首页 资讯 正文

敲门听民意 同心建家园

体育正文 76 0

敲门听民意 同心建家园

敲门听民意 同心建家园
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子(lǐzi)耀 通讯员 邵峰 胡锦鸽 6月(yuè)9日,记者从新县了解到,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,新县沙窝镇近些年始终坚持党建引领(yǐnlǐng),发展(fāzhǎn)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创新举措助推基层治理高效能。 建强“党建+网格”体系,筑牢基层治理“微单元(dānyuán)”。沙窝镇以党建为引领,将(jiāng)全镇科学划分为73个基础网格,构建“镇—村—组—户”四级(sìjí)党建网格治理体系,有机联结单位、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,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,共同参与到乡镇党建工作中(zhōng)的重大事项,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区域性党建新格局(xīngéjú)。 同时(tóngshí),沙窝镇推行“一(yī)网格(wǎnggé)一党小组”,将14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网格治理枢纽(shūniǔ),统筹矛盾调解、民生服务等功能。选优配强“1+3+N”网格力量:“1”即村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;“3”为专职网格员、党员志愿者、乡贤(xiāngxián)调解员;“N”为法律顾问、农技专家等其他力量。探索“党员网格员+警员+乡贤调解员+法律顾问”联动(liándòng)模式,大力推行“网格吹哨、部门(bùmén)报到”工作机制,网格员每日携带“民情日记本”开展“敲门走访”,实时开展政策法律宣讲、采集社情民意、排查矛盾隐患,推动(tuīdòng)基层社会治理常态化。 创新“有诉即(jí)办+未诉先办(xiānbàn)”模式,畅通为民服务(wèimínfúwù)“快车道”。整合(zhěnghé)司法、信访、民政、村镇等部门力量,打造(dǎzào)“一窗受理、全科服务”的矛盾化解枢纽。建立“有诉即办”闭环流程,对12345热线(rèxiàn)、群众来访等诉求实行“接诉—分流—调解—反馈”全链条(liàntiáo)管理,确保事事有回音、件(jiàn)件有着落。截至目前,累计受理诉求50件,办结率100%。同时(tóngshí),推行“未诉先办”主动治理,打造“网格+未诉先办”为民服务模式,充分发挥网格“属地通”的优势,通过走访摸排分析梳理邻里纠纷、土地权属等高频问题,组织党员干部联合法律顾问,深入村组开展“田间地头政策讲堂”20余场,现场解答法律疑问180余人次,推动主动治理和(hé)“未诉先办”有机结合,实现从“被动(bèidòng)响应”到“主动治理”的转变,打通基层治理的“最后一米”。 践行“问需于民+双向奔赴(bēnfù)”理念,构建政民协同“新生态”。在乡村振兴项目推进中,沙窝镇坚持(jiānchí)“项目未动、民意先行”原则,建立“党建+项目+民意”联动机制,组织(zǔzhī)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“问需于民大走访(zǒufǎng)”活动,召开民意恳谈会,广泛征求群众对项目选址、补偿方案、利益联结(liánjié)等方面的意见建议,将(jiāng)群众合理诉求纳入项目规划设计。 在(zài)信阳市300MW空气储能项目、吴湾国珍中药材(zhōngyàocái)种植基地、大别山花千谷芳香产业基地等产业振兴项目落地前,沙窝镇党员干部走访160余户村民,收集意见60余条,邀请专业团队调整设计方案(fāngàn)和(hé)土地流转方案,同步建立“联农带农富农”机制,确保群众在项目推进中“有话语权、有参与感(gǎn)、有获得感”,实现项目施工(shīgōng)期间“零阻工、零投诉、零上访”。 在沙窝镇滨河公园改造提升项目建设过程中,沙窝镇通过(tōngguò)召开“板凳夜话”,吸纳群众提出的“修建休闲步(bù)道”“没有跳广场舞的地方”等7条建议,优化后的设计方案获集镇区居民全票通过,项目施工期间实现“零阻工(língzǔgōng)”,群众主动(zhǔdòng)将自己栽种的女贞、香樟等苗木无偿捐赠用于滨河路绿化(lǜhuà)。 政府问需于民、群众献计于政。“我们通过党建引领‘枫桥经验’,探索(tànsuǒ)出来一条项目建设矛盾化解新路径(lùjìng),形成(xíngchéng)双向互动格局(géjú),实现重大项目零信访落地,推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。”沙窝镇相关负责人说。
敲门听民意 同心建家园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